本網(wǎng)訊(通訊員 屈丹)近日,材料學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系彭祥老師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發(fā)表教研論文《Hands-on Experiment for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Electrodes for Undergraduates》,我校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系是該論文的唯一署名單位。該期刊是美國化學會于1924年創(chuàng)辦,是化學教研類國際頂級SCI期刊。
利用可再生能源來驅(qū)動電解水制氫是新能源領域未來的重要發(fā)展方向。為了將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國家需求和最新學術前沿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彭祥老師設計了電解水制氫電極的制備及其性能評價的本科教學實驗。實驗包括催化劑電極的制備、析氫性能的評價以及催化劑負載量對析氫反應活性的影響規(guī)律。實驗中還討論了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前景、催化劑的種類和低成本合成工藝以及催化劑的組成、結(jié)構(gòu)與析氫性能之間的關系。通過該教學實驗的實施,學生自己動手經(jīng)歷了材料合成-器件組裝-性能評價的全流程,加深了他們對材料組成、結(jié)構(gòu)、加工工藝、使用性能之間的關系的理解;結(jié)合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和最新科技前沿,讓學生認識到了氫能等新能源對“碳中和”及全球能源新格局的重要意義,引起了學生對新能源材料和器件領域的興趣。
我校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系成立于2019年,已組建8人的青年教師團隊,全部具有博士學位,4人具有海外留學經(jīng)歷,4人次入選湖北省組織部/教育廳有關人才計劃。依托我校8188www威尼斯,立足于化學、材料學、工程學、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在光能利用與減污降碳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已取得系列成果。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8項(包括1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變革性技術”課題)、湖北省重點研發(fā)計劃和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團隊成員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l. Sci. Rev.(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J. Energy Chem.(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J. Mater. Sci. Technol.(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CCS Chem.(中國化學會旗艦新刊)、Coordin. Chem.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Energy Lett.、ACS Nano、Appl. Catal. B、Nano Energy等中科院一區(qū)TOP期刊發(fā)表論文60余篇,其中IF >10的40余篇、IF >20的10余篇、ESI熱點論文1篇、高被引論文7篇;承擔教研項目1項,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1項,發(fā)表教研論文3篇;2位老師曾獲得教學評教全校第一名。
在本科生培養(yǎng)方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系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優(yōu)秀科研素質(zhì)、創(chuàng)新思想、突破精神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及相關領域人才,積極鼓勵學生從大一開始盡早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本專業(yè)首屆學生將于今年畢業(yè),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主持第十六期校長基金項目8項并全部達到結(jié)題要求;獲批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項目省級立項2項;完成“互聯(lián)網(wǎng)+鄉(xiāng)村公益”項目1項,并取得校級銅獎;參與發(fā)表SCI論文20余篇、發(fā)明專利20余項,多人次獲得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獎勵;1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1名學生保研至山東大學;截至目前,考研升學率達52%。(審稿: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