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沈凡
職稱:教授
是否碩導:是
郵箱:ShenF@wit.edu.cn;56264731@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工程大學8188www威尼斯
|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23年至今:武漢工程大學8188www威尼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教授
2015年 至2022年:武漢工程大學8188www威尼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副教授
2012年 至 2015年:武漢工程大學8188www威尼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講師
2009年 至 2012年: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博士
2007年 至 2009年:武漢理工大學,建筑材料工程,碩士
2003年 至 2007年: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士
研究方向
綠色建筑材料
道路工程材料
主講課程
材料科學基礎(湖北省一流本科)
建材檢測技術(本科生)
學生培養(yǎng)
指導學生獲得全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知識大賽一等獎1項;
指導1名本科生獲得湖北省優(yōu)秀學士論文。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摻鋼渣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機理及粘彈性力學行為研究,2022-2025年,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利用水泥與廢棄瀝青混凝土制備高承載柔性路面及其改性機理研究,2014-2016年,主持;
3. 企業(yè)委托項目:高性能冷補瀝青混合料的研發(fā),2019-2022年,主持;
4. 企業(yè)委托項目:楊泗港長江大橋橋面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020-2021年,主持;
5. 企業(yè)委托項目:宜昌廟嘴長江大橋原材料檢測及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2016-2018年,主持;
榮譽獲獎
1. 2020年,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研究與應用,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科技二等獎;
2. 2020年,武漢工程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3. 2019年,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制備成套技術與產業(yè)化,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4. 2018年,鋼橋面新型組合鋪裝結構與材料及其施工成套技術,中國公路學會科技三等獎;
5. 2018年,鋼橋面新型組合鋪裝結構與材料及其施工成套技術,湖北省公路學會科技一等獎;
6. 2016年,抗滑、阻燃、降噪多功能隧道路面材料的開發(fā)與應用,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 2015年,抗滑、阻燃、降噪多功能隧道路面結構設計與鋪裝技術,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8. 2014年,橡膠高粘高彈瀝青開發(fā)與應用技術,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代表性成果
論文
1. Shen fan; Zhao mingyu; Lu ji;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porous regenerative asphalt concrete, 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 A: Energy Science and Research, 2014, 32(6): 5253-5258
2. 沈凡;韋國蘇;龐若楠.利用磷尾礦燒制輕質陶粒及其性能研究,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20,20(6):2303-2308
3.沈凡;龐若楠;韋國蘇.摻鋼渣再生瀝青混凝土的制備及路用性能研究,中外公路,2020,40(3):231-237
4.沈凡;趙明宇;盧吉.改性再生劑在老化瀝青中的擴散規(guī)律研究,功能材料,2014,45(21):21064-21067
5.沈凡;胡晨光;趙明宇.變溫下Ba~(2+)對水泥漿體C-S-H微結構的影響,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4,34(04):759-764
專利及軟件著作權
1. 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餐飲回收油制備反應型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方法(CN202210171588.1)。
2. 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攪拌站廢漿制備抗碳化型混凝土的方法(CN202110858816.8)。
3. 發(fā)明專利:一種輕質多孔磷尾礦陶粒及其制備方法(CN202010010629.X)。
4. 發(fā)明專利:一種摻鋼渣再生瀝青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CN201711349397.5)。
5. 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正交設計的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設計方法(CN201910483226.4)。
規(guī)范標準
1. 行業(yè)標準:城鎮(zhèn)橋梁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施工技術標準,CJJ∕T279-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2018,參編。
2. 湖北省地方標準:城鎮(zhèn)瀝青路面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guī)程,DB42/T 1923-2022,湖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2022,參編。